• 最新资讯
  • 行业资讯
  • 市场行情
  • 种植技术
  • 养殖技术
  • 农业科技
  • 农业政策

连阴雨致玉米湿度过高?玉锋集团取消水分限制,24 小时敞开收!

“以前玉米水分超 30% 没人要,今年玉锋集团敞开收,卸完粮钱当场到账,再也不用愁玉米发霉了!” 在宁晋县玉锋实业集团第二园区玉米收购区,粮食购销经纪人张晓萌看着手机里到账的钱款,脸上满是笑意。此时,收购区里排队等候的大货车绵延数百米,自动扦样检测设备不停运转,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车玉米的重量、杂质和水分数据,其中不少玉米水分含量超过 30%,最高达 31.2%。​ 一、急农所急:取消水分限制,解
连阴雨致玉米湿度过高?玉锋集团取消水分限制,24 小时敞开收!

花生倒秧后怎么处理?先别慌!3招就能治

在花生种植过程中,农户常遇到植株突然萎蔫、茎秆倒伏的现象,俗称“倒秧”。此类问题不仅导致植株早衰,更严重削弱荚果发育,造成大幅减产。根据田间症状与病原特征分析,花生倒秧多由茎腐病或青枯病引发,二者虽表现相似,但病原性质、传播途径及防治策略截然不同。本文将基于植物病理学研究与农技推广实践,教大家怎么分清这两种病,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,帮大家保住收成。​ 一、花生倒秧,多半是这 2 种病在 “搞鬼”​
花生倒秧后怎么处理?先别慌!3招就能治

鸭子总产薄壳蛋怎么回事?原因找对,蛋品立马回升​!

在现代蛋鸭养殖业中,蛋壳质量不仅是衡量产蛋性能的重要指标,更直接影响商品蛋的市场价值与消费者信任度。然而,不少养殖户反映,近期鸭群频繁产出薄壳蛋,不仅易碎、损耗率高,还可能暗示鸭群健康或管理存在系统性问题。本文将基于兽医营养学、禽病防控及养殖管理的权威研究成果,系统剖析鸭子产薄壳蛋的深层原因,并提出具有实操性的解决方案,助力养殖户提升蛋品质量与养殖效益。 一、高产压力下的营养失衡:钙质供给难以为继
鸭子总产薄壳蛋怎么回事?原因找对,蛋品立马回升​!

棉花立秋后怎么管理好?抓好4件事,保铃增重不白忙!

“都秋分了,棉花是不是不用管了?” 山东德州棉农李大哥看着自家棉田里半开的棉桃,有点犯懒 —— 往年他总觉得 “秋后棉花长定型了”,结果要么后期棉桃没分量,要么烂铃掉了一大半,一亩地少收百十斤。其实,棉花秋后管理才是 “保产量、提品质” 的关键:8-9 月是棉铃膨大、吐絮的关键期,补肥、浇水、防虫、摘烂铃这 4 件事没做好,前期的辛苦可能白忙活。本文依据农业农村部《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南》(2
棉花立秋后怎么管理好?抓好4件事,保铃增重不白忙!

茄子增产妙招有哪些?五大增产绝招,坐果翻倍!

茄子作为连续坐果型蔬菜,其产量潜力巨大,但许多种植户常面临“前期果多、后期早衰”“花多果少、落果严重”等困境,导致整体产量远未达预期。究其原因,往往在于忽视了茄子无限生长特性与营养动态平衡的管理要点。事实上,通过科学的田间调控,茄子完全可实现“一株多果、持续采收60天以上”的高产状态。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,采用系统化增产措施的茄子大棚,平均亩产可达8000–10000公斤,
茄子增产妙招有哪些?五大增产绝招,坐果翻倍!

科技织就丰收网:浙江粮食生产”九连增”背后的密码!

金秋十月的浙江乡村,处处是丰收的画卷:义乌华溪谷的稻田里,收割机驶过扬起金色浪涛;路桥的高标准农田中,机插稻穗饱满沉实;诸暨的山岗上,红高粱昂首挺立如火炬。种粮大户们的笑脸背后,是浙江粮食生产 “九连增” 的硬核成绩单 —— 截至 2024 年底,全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 306 万余亩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83.09%,这份答卷的密码,藏在科技的迭代、生态的转型与共富的实践中。​ 一、从面朝
科技织就丰收网:浙江粮食生产”九连增”背后的密码!

南瓜白粉病如何正确防治?别让”白霜”毁了瓜田,2 招守住高产!

进入夏秋季节,南瓜种植户常发现植株下部叶片出现白色粉状斑点,初看似晨露未干,实则为白粉病的典型症状。白粉病,这种病看似只是叶片 “长白霜”,实则能让叶片变黄干枯,严重时整株南瓜无法光合作用,结出的瓜又小又畸形,不少农户因没及时防治,一亩地少收上千斤。其实,只要分清症状、找对方法,白粉病完全能防住。​本文依据农业农村部《南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》(NY/T 3891-2023)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
南瓜白粉病如何正确防治?别让”白霜”毁了瓜田,2 招守住高产!

一片荒地变“金田”:北京小村用手机种出智慧稻!

金秋十月,北京延庆康庄镇的小丰营村,520亩旱稻田里稻穗沉甸甸地弯着腰,风吹过,整片田野泛起金色的波浪。可奇怪的是,田埂上几乎看不到人影——没有扛水管的,没有弯腰查虫的,只有几台喷灌机沿着轨道缓缓移动,安静地洒着水珠。村支书张建军站在田边,掏出手机轻轻一点,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:土壤湿度18%、气温26℃、稻苗长势“优良”、病虫害“无异常”…… “以前种地靠天吃饭、凭经验干活,现在动动手指,浇水
一片荒地变“金田”:北京小村用手机种出智慧稻!

农交会上”晋”味浓:品牌亮相通市场,跨省合作助振兴!

十月的天津,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场热潮涌动。在 “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” 的主题下,近 4000 家参展商带来 2.5 万种产品,而山西展区的 510 平方米空间里,74 家企业携 200 余种特优农产品集体亮相 —— 大同黄花的金黄、隰县玉露香梨的清甜、清泉陈醋的醇厚,不仅吸引着往来客商的目光,更勾勒出山西以展会为桥,推动农产品品牌升级、拓宽消费市场、深化跨省合作的生动图景
农交会上”晋”味浓:品牌亮相通市场,跨省合作助振兴!

鹅产蛋率下降怎么办?五大科学管理法,轻松突破60枚!

在传统养殖观念中,鹅被视为“季节性产蛋”的低效家禽,年产蛋量普遍仅30–40枚,远低于其生理潜力。然而,现代养殖实践证明:通过科学调控环境、营养与管理,蛋鹅年产蛋量完全可稳定在60–80枚,部分高产品系甚至突破100枚。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,实施系统化管理的蛋鹅场,产蛋高峰期延长30天以上,年产蛋量提升40%–60%,经济效益显著。本文依据农业农村部《蛋鹅高效饲养技术规程及中国
鹅产蛋率下降怎么办?五大科学管理法,轻松突破60枚!